加气混凝土切割机常见问题解决
作者:锅巴 来源:杜甫机械 时间:2013-03-17 11:18:46 点击次数:6172
· 加气混凝土切割机常见问题解决
序号 |
缺陷内容 |
成因 |
对策 |
1 |
塌模 |
||
1.1 |
坯体稠化速度正常,发气速度过快 |
浇注温度高 |
降低浇注温度 |
铝粉多 |
降低铝粉用量 |
||
1.2 |
发气速度正常,坯体稠化速度过慢 |
料浆太稀 |
提高料浆稠度 |
石灰或水泥少 |
增加石灰或水泥 |
||
1.3 |
冒泡大,气泡被破坏 |
粉煤灰太粗,料浆粘性差 |
增加干料量(包括干粉煤灰、石灰、水泥),使用皂荚粉等稳泡剂 |
石灰过多,坯体内部温度高 |
减石灰 |
||
料浆稀,模框四边水太多 |
提高料浆比重,使用稳泡剂,减少料浆量 |
||
浇注温度高,发气量大 |
降低浇注温度 |
||
1.4 |
铝粉发气过于集中 |
铝粉颗粒粗 |
更换铝粉 |
2 |
发气高度不够 |
||
2.1 |
发气速度正常,稠化速度过快,坯体不能正常发气 |
料浆太稠 |
降低料浆比重 |
石灰(或水泥)太多 |
减少石灰(或水泥)用量 |
||
浇注温度过高 |
降低浇注温度 |
||
2.2 |
发气稠化正常,坯体总量不足 |
总料量少 |
增加总配料量 |
铝粉少 |
增加铝粉用量 |
||
3 |
坯体脱模后,靠模框底角处坯体掉角 |
||
3.1 |
坯体内外强度不一致,内硬外软 |
环境温度低 |
提高环境温度 |
3.2 |
切割时坯体侧角强度不够 |
切割过软,坯体塌陷 |
提高切割硬度 |
3.3 |
坯体表面硬化慢 |
水料比大,干料量(特别是石灰量)偏少 |
1. 增加石灰、水泥用量 2. 减少料浆量 3. 提高料浆稠度 |
3.4 |
模框碰坯体 |
桁车大车行走不同步 |
1. 消除轨道表面油渍 2. 消除桁车大车行走装置缺陷 |
翻转吊具翻转臂松 |
消除翻转吊具缺陷 |
||
模框变形 |
1. 消除模框组合缺陷 2. 消除模框自身缺陷 |
||
4 |
坯体脱模后,靠侧板一侧坯体有裂纹(仿伊通切割机) |
||
4.1 |
坯体切割时,底边强度不够 |
坯体落下过猛 |
按规程操作,坯体距切割台10厘米处必须停一下,再缓慢落下 |
水料比少,坯体韧性不足 |
1、降低料浆比重 1. 减少石灰量 |
||
粉煤灰细,坯体早期强度跟不上 |
1. 提高切割硬度 2. 提高粉煤灰筛余量 |
||
坯体容重大 |
1. 控制容重 2. 使用添加剂,提高坯体切割强度 |
||
5 |
坯体纵切后,产生与地面垂直的竖向裂纹(仿伊通切割机) |
||
5.1 |
坯体湿,静停时间过长,从上向下连续多排竖裂 |
水料比大,干料量(特别是石灰量)偏少 |
1. 减少料浆量,或提高料浆稠度 2. 增加石灰量 3. 减少石膏量,加快稠化速度 |
5.2 |
坯体干,静停时间过短,从上到下多个位置间断断裂 |
粉煤灰细 |
提高粉煤灰筛余量 |
石灰多 |
降低石灰用量 |
||
石膏少 |
提高石膏比例 |
||
6 |
“蜂窝” |
||
6.1 |
坯体表面冒泡大而深,伴有较多沉陷,冒泡处形成蜂窝状硬块 |
浇注温度高 |
降低浇注温度 |
水料比大 |
缩小水料比 |
||
石灰多 |
减石灰用量 |
||
石膏少 |
增加石膏 |
||
7 |
“花斑”(仿伊通切割机) |
||
7.1 |
坯体纵切后,表面出现斑状脱落 |
石灰吸水性太差,水泥用量少 |
增加石灰和水泥用量 |
石灰热值不足 |
提高浇注温度 |
||
水料比太大 |
减少水料比 |
||
粉煤灰细 |
提高粉煤灰筛余量 |
||
切割太软 |
提高切割硬度 |
||
“面包头”太厚 |
拉去“面包头” |
||
刀片变形、磨损、结垢 |
消除刀片缺陷 |
||
8 |
“鱼鳞纹”(仿伊通切割机) |
||
8.1 |
坯体表面靠侧板处在纵切后呈波浪状鱼鳞纹 |
切割太软 |
提高切割硬度 |
静停时间长,坯体硬化慢 |
1. 减水料比 2. 加石灰量、水泥量 3. 提高浇注温度 4. 减石膏量 |
||
9 |
坯体脱模后,上方靠模框底角处出现裂纹或与模框粘连 |
||
9.1 |
坯体干裂 |
切割硬度太高 |
适当提前切割 |
硬化快 |
1. 加大水料比 2. 减石灰量、水泥量 3. 减浇注温度 4. 加石膏量 |
||
模框油没刷好,或油质差 |
1. 刷油均匀到位 2. 换质量符合要求的油 |
||
10 |
沉陷(又称“老鼠窝”) |
||
10.1 |
坯体表面靠模框处发生收缩,沉陷,形同“老鼠窝” |
水泥少,水料比较大,坯体硬化慢 |
1、增加水泥 |
石灰内热高,发气时间长 |
1. 减石灰用量 2. 降浇注温度 3. 加石膏用量 |
||
11 |
粘连(仿伊通切割机) |
||
11.1 |
产品出釜后,靠侧板的产品与侧板粘连在一块,基本不能从原切割缝分开 |
切割时坯体太软 |
提高切割硬度 |
静停时间长,硬化慢 |
1. 减水料比 2. 加石灰量、水泥量 3. 提高浇注温度 4、减石膏量 |
||
12 |
龟裂 |
||
12.1 |
坯体表面切割前呈龟裂状 |
石灰过烧,前期吸水性差,后期热值大 |
1. 加水泥用量 2. 减石灰用量 3. 降低浇注温度 4. 加石膏用量 |
13 |
坯体中有白点 |
||
13.1 |
坯体硬化后中多处出现未消解的石灰团块 |
石灰下料过早,粘在搅拌机表面 |
等料浆下完后再下石灰 |
搅拌不匀 |
1. 延长搅拌时间 2. 更换搅拌机叶轮 |
||
石灰过烧,消解不掉 |
不用过烧石灰 |
||
石灰用量大 |
减少石灰 |
||
石灰太粗 |
降低石灰筛余量 |
||
14 |
纵切断钢丝(仿伊通切割机) |
||
14.1 |
纵切时断钢丝 |
坯体水泡大(即“蜂窝”),局部坯体过硬 |
消除水泡缺陷 |
坯体过硬 |
适当提前切割 |
||
钢丝受伤 |
换钢丝 |
||
坯体内有异物 |
系统检查,清除异物源 |
||
15 |
横切断钢丝(仿伊通切割机) |
||
15.1 |
在切割中横切钢丝断 |
钢丝有伤 |
换钢丝 |
坯体内有异物 |
清除异物 |
||
切割过硬 |
适当提前切割 |
||
横切下限位过低 |
调高横切下限位位置 |
||
横切在下限位停留时间过长 |
缩短横切在下限位的时间 |
||
16 |
背面没切着(仿伊通切割机) |
||
16.1 |
纵切时坯体背面局部切不着 |
坯体在切割台上的位置偏移 |
调正坯体在切割台上的位置 |
切割台上有杂物 |
清除切割台上的杂物 |
||
17 |
上面没切着(仿伊通切割机) |
||
17.1 |
纵切时最上一根钢丝没切入坯体 |
切割台上有杂物 |
清除切割台上的杂物 |
最上一根纵切钢丝没被上压板压住 |
将最上一根钢丝放到压板下 |
||
最上一根纵切钢丝太松 |
换最上一根钢丝 |
18 |
向上蹦料(仿伊通切割机) |
|||
18.1 |
横切钢丝回到顶时将坯体上沿带坏 |
钢丝松 |
换钢丝 |
|
坯体干 |
1、适当提前切割 |
|||
19 |
切不到底(仿伊通切割机) |
|||
19.1 |
产品低一层切不到底 |
坯体干 |
1、切软些 |
|
坯体过硬 |
适当提前切割 |
|||
钢丝太松,或钢丝做长了 |
换合适的钢丝 |
|||
弹簧钢板疲劳 |
换弹簧板 |
|||
20 |
正面掉角(仿伊通切割机) |
|||
20.1 |
纵切后坯体正面被刀片带坏角 |
切得太厚 |
1. 拉去面包头 2. 打好边 |
|
切割时坯体太软 |
提高切割硬度 |
|||
21 |
双眼皮(仿伊通切割机) |
|||
21.1 |
横切钢丝由下往上向回走时,不按原路回,对坯体形成二次切割 |
钢丝松 |
换钢丝 |
|
切割时坯体太软 |
提高切割硬度 |
|||
切割机固定不稳 |
消除横切切割机抱闸松缺陷 |
|||
22 |
尺寸不准(仿伊通切割机) |
|||
22.1 |
产品尺寸出现超差 |
挂错钢丝位置 |
重挂钢丝 |
|
刀片位置不对 |
调整刀片位置 |
|||
立柱上下窜位 |
调整立柱位置 |
|||
横切标尺安装不对 |
调整标尺位置 |
|||
弹簧板位置不对 |
调整弹簧板位置 |
|||
钢丝过松 |
换钢丝 |
|||
弹簧板疲劳 |
换弹簧板 |
|||
坯体在切割台上位置不对 |
1. 清除切割台上杂物 2、摆正坯体位置 |
|||
23 |
底边一排裂纹(仿伊通切割机) |
|||
23.1 |
每一块砖出现纵向裂纹 |
编组进釜过程中冲击力大 |
1. 操作卷扬机时,应分步进行 2. 小车行走不畅 3. 清除轨道上杂物 |
|
23.2 |
每一块砖出现横向裂纹 |
编组时坯体连同侧板碰到小车立板上,反生冲击和歪斜 |
1. 对准侧板与小车的位置 2. 将小车下方垫好 |
|
24 |
水平裂纹(与发气方向相互垂直) |
|||
24.1 |
坯体内部产生蚯蚓状裂纹(有时产品并不断掉) |
石灰多,稠化快于发气 |
减少石灰用量 |
|
水料比小,憋气 |
扩大水料比 |
|||
粉煤灰含碳量大 |
选用含碳量低的粉煤灰 |
|||
24.2 |
坯体外部产生细线状裂纹,产品一般呈断裂状 |
粉煤灰细,坯体外表强度低 |
提高粉煤灰筛余量 |
|
料浆稀,水多,静停时间长 |
降低水料比 |
|||
环境温度太低 |
提高环境温度 |
|||
25 |
产品强度低 |
|||
25.1 |
容重低 |
料浆稀,或料浆少 |
提高料浆比重 |
|
干料量少 |
增加干料量 |
|||
25.2 |
没蒸透 |
蒸养操作不规范 |
1、抽真空 |
|
煤灰太细 |
提高粉煤灰筛余 |
|||
配方不合理 |
1、保证合理的钙硅比 |
|||
25.3 |
没骨架 |
粉煤灰太细 |
1、提高粉煤灰筛余量 |
|
25.4 |
裂纹多 |
|
解决裂纹问题 |
|
25.5 |
失水过多 |
坯体切割后,釜前停放时间过长 |
尽快入釜蒸养 |
|
26 |
蒸养裂纹 |
|
|
|
26.1 |
同一釜中每模边沿呈框形裂纹 |
蒸养升温速度过快 |
降低升温速度 |
|
27 |
产品发黑 |
|
|
|
27.1 |
砌块表面呈现蓝黑色(而不是青色) |
粉煤灰中含碳量高 |
用含碳低的粉煤灰掺入 |
|
釜前停放时间过长,坯体失水 |
缩短釜前停放时间 |
|||
27.2 |
产品表面雨后很长时间表面发黑 |
产品遭雨淋,粉煤灰含碳量高 |
1、防雨 |